关于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建议
[内容摘要]
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内容杂糅,形式多样。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资源整合优势、文化筛选机制,将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地整合进入学校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特色发展。
一、基本情况分析
民族地区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主要聚焦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既要处理好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又要体现本民族地区的特色,关注地区经济类型、民族文化差异对课程的特殊要求,树立课程文化多元平等、互惠共生的理念。注意课程文化选择时的多方参与,鼓励教材使用多样化,编制适合双语教学的课程,协调汉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课程文化中的关系,实现两者在课程文化中的权利平衡。
目前,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
1.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与文化选择、文化筛选机制缺乏所形成的矛盾。我们在调查中注意到,许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毋庸置疑。但是,哪些资源适合进入学校、哪些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学校进行有效的传承、哪些文化资源能够很好地契合于当下民族地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许多地区的民族学校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位。表现在民族文化的课程开发具有明显的点缀性、随意性。
2.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割裂。许多地区的民族学校注意到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建设。但是,缺乏将文化资源的建设与学校整体课程建设有机融合的思路和做法。这使得民族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优势并未得以真正发挥。
3.师资队伍的匮乏,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调查中注意到两种现象:其一,一些民族学校缺乏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有相当了解的师资,部分学校中甚至十分缺乏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民族文化课程在这些学校难以为继;其二,一些民族学校虽有双语老师,这些老师对本民族文化业有一定程度了解,但对于如何做好文化资源的课程转换工作却十分外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政策性、科学性难以落实。
二、对策建议
1.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将民族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定位为促进多元文化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发展教育中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形成对民族文化课程的重视和明确的定位。
2.确立“多主体”开发的基本思路。民族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应由文化持有者、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等不同主体共同开发,以使课程开发更能契合实际、契合民族发展的主要需求。
3.注重民族文化“原生态价值”。原生态校本课程的开发,凸显了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学校发展价值,使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了坚实的依据,不仅满足了国家主流文化发展的需要,更关照了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秀文化的继承,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生活价值、生命意义的课程本质,并且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基因,实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4.建立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文化选择、文化筛选机制,杜绝课程开发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切实将民族文化中具有长远人文价值的部分有效地整合进课程体系中。
《中国民族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