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百年的民族教育理论反思”学术会议闭幕式
会议简报
2016年11月26日下午17:10--18:00,“圆梦百年的民族教育理论反思”学术会议闭幕式在説乎斋报告厅举行。闭幕式由重庆大学的罗章教授主持,第一分论坛倪胜利教授和第二分论坛袁凤琴教授分别就下午分组讨论情况进行了汇报,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诗亚教授作大会总结。
一、小组汇报
第一分论坛小组汇报
汇报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倪胜利教授
教育学部倪胜利教授发言题目为民族文化与现代教育百年互动反思,首先是对民族地区教育文化的原生态价值、意义、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其次回顾了百年来民族教育的历史,最后对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互动如何互动及其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广西民族大学雷湘竹教授从哲学的视角思考民族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当代民族教育基本矛盾是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
贵州师范大学李祥副教授的针对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内涵及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转型升级的基本出路进行了发言,根本出路在于健全民族地区法律保障机制。
阿坝师范学院韩云洁副教授发言主题为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文化教育的价值导向,对我国民族文化价值导向进行了审视和反思,提出了应树立平等、开放、包容的共识价值导向,建立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理念。
广西民族大学教科院王瑜副教授通过对云南德宏州、广西崇左市的部分典型边境地区学校进行了考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现了问题,发现西南跨境民族地区教育整体上表现出广大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意见。
安康学院王丽娟讲师发言主题是关于西南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文化困境与反思,问题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多元文化教师师资缺乏,教师学前教育知识、技能缺乏,私立幼儿园教育层次低,教学内容偏重主流文化、忽视民族文化,活动形式城市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考:学前教育是文化教育的起始点,从学前教育开始用文化教育塑造民族性。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彦龙讲师主题为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朝鲜族教育事业的历史考察,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地区朝鲜族教育是在伪满奴化教育和党化教育这两种旧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发展起来的,三年时间内,朝鲜族教育事业不仅在数量上取得引人注目的迅速发展,而且对新民主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意义。
第二分论坛小组汇报
汇报人:贵州师范大学袁凤琴教授
第一位发言人为教育学部吴晓蓉教授,发言主题为我国教育人类学思想溯源及学科发展,从我国古代教育人类学思想、教育人类学概念引进、教育人类学学科形成、我国教育人类学发展的展望这几方面探讨了我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及该学科的价值取向问题。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谭淳月博士从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之间的差异,并引发了有关民族教育学与教育人类学及其相关概念的讨论。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侯首辉讲师发言的主题为教育人类学概念辨析,从教育人类学的学术语的形成和人类学的研究现状对教育人类学广义和狭义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广义的界定为教育人类学研究范畴广,不仅涉及到教育,还涉及到人文,地理等;狭义的界定为学校教育人类学。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刘媛媛从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背后的文化理论变迁介绍了双语教学发展的历程,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姚林发言主题为多元文化时期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介绍了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从历史中提出了对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启示,加强民族教育顶层设计、推动民族教育智库发展、加强多元化的民族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着力促进民族职业教育。姚老师发言后引起了参会代表们针对为何民族教育在澳大利亚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效,而在我国民族职业教育难以推行等问题进行了积极讨论。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许见华发言主题为关于近年来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若干争论的几点思考,此话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如何加?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背后隐含的价值思考是什么?等等。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的硕士生鲁奕利,发言主题为近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展望,梳理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并针对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
总的来说,第二论坛发言引发了大家对民族教育的理性思考,对将来研究拓宽了视野。
二、大汇总结报告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诗亚教授作了大会总结。
张诗亚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前几年为了研究家蚕跟桑的起源问题,他连续几年全过程拍摄、实地采访贵州荔波瑶山少数民族妇女裙子上的“板板丝”,而受到了牛津大学的邀请,去做学术报告,听报告的人不多,但均是对此问题感兴趣、懂行的人,都是来研究问题探讨问题的,通过这个例子,张教授强调,并不是扎堆、人多才叫搞学术,而是要对问题真正感兴趣。
其次,张教授强调民族教育100年了,走了什么路,该不该反思,怎么反思,此次会议只不过是播种,引起大家思考,是个引子,大家能顺着这个路继续研究。所以学术和教育一样,不是今天播种明天就能收获的,否则就是炒作,只有不懂什么叫教育、学术才搞炒作。因此,实实在在面对我们自己,实实在在研究问题,然后去思考问题。所谓的学术发展不是靠一个人,也不是一次性,而是大家都往这方面努力。
再次,张教授强调,中国民族教育问题很多,我们要将其摆在时代大的转型之中,思考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到来后,人性怎么发展,什么东西能使我们所有民族不是消亡而是认同、融合等问题,继而增强每个民族真正的民族性、文化性。只有这样,当我们处于机器人、基因人的时代时,还能有底气,而不是把教育长此以往当作只是知识传授的场所、工具培养的场所,要是那样,我们便会逐渐丧失我们的民族性、文化性乃至人性。最后,张教授谈到,今天这个话题只是开了个头,虽然会议即将结束,但对此问题的思考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