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主办会议
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会议简报﹙三﹚
发布时间2006-03-23 20:24:47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次

 

2006年3月23日下午2:30—15:50,“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分论坛继续在荟文楼文科基地会议室、田家炳教育学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6:00在田家炳教育学院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了大会分论坛代表汇报发言和大会闭幕仪式。

 

一、分论坛报告

(一)

主持人:欧文福教授

邵燕楠老师发言的题目是:四川省梁山彝族自治州教育问题及对策。她主要讲了“两免一补”政策执行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她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制定此政策的本意是针对贫困生,而执行过程中则是针对的优秀生;政策执行不彻底,不能真正实现两免一补。另外,她还谈到美姑县的教师问题:代课教师过多,教学质量不高;双语教学不能顺利进行,师资力量短缺。

 

唐启秀主要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问题作了发言。他认为人们对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界定模糊,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没能结合我国国情。他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只针对少数民族是不对的。多元文化的教育过分强调单一化教育,民族教育中没有注意到各民族的差异性。

 

毕宏志发言的题目是:民族教育辩证刍议。他针对民族教育的现实外显性,阐述了民族教育的本质内涵,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民族教育的本质特征谈了自己的看法。针对毕老师的民族教育的概念问题,张维平教授认为文化不应分先进和落后的问题。

 

常君睿发言的题目是:地方课程中三对涉及到课程价值取向的关系辨析。她认为地方课程的开发应注重学生本位,体现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黄荣清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各民族人口的文盲状况分析。他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当前中国各民族人口的文盲基本情况,分析了文盲分布的特征,他认为民族人口文盲率差别悬殊,女性文盲率高于男性,农村文盲率高于城镇,中西部人口文盲率高于东部,文盲率随年龄减低而下降。

 

(二)

主持人:何景熙教授

陶黎铭就“全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问题做了交流。他从“位育”思想出发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论问题,他强调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与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此外,他还就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系统化问题,教材、语言体系的完整性问题做了分析。

 

张美华谈了“少数民族习俗与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她认为,目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有迷失的迹象,应该加以重视。她认为,少数民族习俗与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包括:前者对后者具有依赖性,同时,前者对后者具有保护性。要加强法制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以此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丁红卫围绕“跨国企业中的异文化合作”问题展开了研讨,她认为应该加强在全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合作。她指出,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包容性和风险性。同时文化也存在个体性,我们既要重视对个性的保护也要重视对共性的追求。

 

阚军对“亚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关系做了阐述。她认为,在“亚民族地区”自然经济落后,受汉民族影响比较深是,民族特征显得已经不明显,要重视对他们进行保护。并要重视在这一过程中与教育的功能进行整合。

 

其他一些代表还就相关问题做了交流与讨论。

 

(三)

 

主持人:张文教授

 

张新立博士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维则乡为期半个月的田野工作考察,得出这样一结论,维则乡教育发展良好,但也存在明显得困难和问题.发言针对教育经费不足,民族文化传承困难,师资水平欠缺以及在教育人事体制和课程改革中表现出来得困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得分析提出了相关得建议.

 

石猛提出民族教育既包括对主体民族的教育,但长期以来民族教育却处于区域失衡状态.为了实现国家的教育振兴,实现民族地区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必须立足民族实际,探讨本土化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杨如安谈到我国在历史学科在指导思想,教材,教师,历史遗留问题,评价体系问题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应该重视起来,并提出了这些方面的改革设想.

 

接着,在主持人张文的协调下,各位与会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相互 交换了 各自的看法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气氛非常活跃,大家都受益非浅.

 

(四)

 

主持人:陈晓莹教授

 

Sunday的发言题目为:发展中国家女童教育面临的挑战,他以尼日利亚为例, 从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分析了父母不送女孩上学的原因,并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策。

 

孙振东基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文化教育的问题,阐述了西部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幽默、生动地阐述了经济、政治等方面对教育全球化的影响。

 

陈继杨基于对大理白族文化教育功能思考,反思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大理白族为力,提出民族教育在范式上要有所突破,应保持传统与现代教育的平衡。

 

罗江华阐述了由于历史渊源、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发展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域的人生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性传统文化。麻柳刺绣为例谈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已不能影响麻柳青年的价值观,反思如何传成和保护传统的地域文化。

 

二、分论坛代表汇报发言

 

主持人::张庆林教授

 

翻译: 张新立教授

 

张维平教授对第一分论坛做总结,小组谈论热烈,范围较为宽泛,谈论了很多与多元文化相关的问题,将小组谈论的内容一一反馈给大家,并且阐述了他自己对有关教育法律的问题,多元教育的现状还是停留在提口号的层面,没有上升到法律制度。

 

其次由徐书业教授进行了第二分论坛的汇报,汇报题目为“多元文化下的跨境民族教育”,还详细地汇报了第二组丰硕的讨论成果。他说我们组的讨论与第一组一样,也非常热烈,他的幽默博得了大家的满堂笑声。现场气氛融洽。

 

接着由杨如安教授进行第三组的汇报,一共有16个发言代表,大家都积极发言,精彩连连,掌声不断,使在场观众在短时间内更多地了解了多元文化下的教育发展状况。

 

最后,由虞吉教授做了分论坛四的总结汇报,第四小组展开了中英文的激烈交锋,是一场高质量的论坛,他认为所有论坛中没有一个提到影像教育,所以启发了他建构影像性教育的思路。

 

总之,各个小组汇报讨论都非常精彩,进行了很好的互动,汇报场面热烈,分论坛小组讨论总结取得圆满成功。

 

三、闭幕式

 

主持:张庆林教授

 

翻译:张新立教授

 

下午五点半,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在田家炳八楼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闭幕式。

 

首先由美方代表Ms Fiona Griswold 致词,对于本次会议能够顺利举行表示非常满意,并对中方的热情款待表示衷心感谢。

 

中方代表张诗亚主任对整个会议作了总结,并表示这个会议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有了这开头,就会有美好的未来,希望双方的友谊能延续下去。最后对所有的代表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西南大学校方代表陈时见校长作了总结发言。

 

最后双方互赠礼物,张诗亚教授亲笔题字“中和位育”以赠友人。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合影留念,闭幕式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