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工 作 简 报
2017年第25期(总第263期)
研究中心办公室编 2017年10月27日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举办第五期田野考察多学科学术沙龙
2017年10月27日晚上19:00,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于荟文楼427会议室举办了本学年第五期博士沙龙。中心蒋立松副教授作了主题为“博物馆中的地方与族群记忆:加拿大博物馆考察”的报告,2016级博士生刘德飞作了主题为“民族科技文化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的报告。孙振东教授、倪胜利教授作为点评专家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此此沙龙活动特别邀请了瑞典隆德大学芭芭拉教授参与研讨,中心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期博士沙龙。
蒋立松副教授从四个方面对报告主题进行了陈述。一是,讲述了其在加拿大UBC大学访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深入温哥华街区进行的社会调查。通过丰富的照片给我们展示了西方世界认知和阶级分层的复杂性。二是,通过对博物馆的观察与深思,详细阐述了国外博物馆的历史与发展。并指出参观博物馆就是在看历史,看当地人如何记录历史,如何呈现历史。三是,提出了博物馆叙事中的主体性问题:博物馆要表述什么,谁来表述,如何表述。四是,对博物馆叙事中的“缺位”与“遗忘”现象进行了阐述。
刘德飞博士生从民族科技文化课程资源相关概念界定、意义与价值、资源建设不足、资源建设对策、都江堰个案考察五个部分对主题进行了陈述。他提到要用博物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定义科学,以此用于描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科技文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资源建设的不足体现在资源没有标准化、不能跨平台共享两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核心课程等策略进行资源建设,同时运用积件理论建立知识的结点。最后以对都江堰的田野考察为例,陈述了科技文化课程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
沙龙问答环节,主题发言人、点评专家与参加沙龙的其他研究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如向蒋立松副教授询问加拿大华人的生活状态,对华人文化如何挽救?蒋立松副教授回答:“唐人街的凋敝将是必然,华人越来越多,引发当地原住民的抗议,我们自身缺乏系统的对华人历史文化的梳理,如今华人文化抢救产生了危机。虽然华人生活越来越好,可是华人文化的境地不得不使我们担忧。”孙振东教授指出对中国传统科技要肯定,但不能鼓吹,不能忽视西方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具体化,要适应民族地区的特点。同时还要看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倪胜利教授指出民族科技文化课程资源建设要注重文化的含义,从文化的角度挖掘,要有时代性。芭芭拉教授就民族科技文化课程资源建设的具体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研究问题与刘德飞博士生进行了交流。
本年度第五期博士沙龙于晚上21点圆满结束。
本简报文章如需转载须事先征得本研究中心同意,
并注明“转载于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简报”字样
报:教育部各司局,教育部直属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各司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西南大学校领导,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社科处,科技处,研究生部
送:西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教委和民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各重点研究基地,部分高校社科处、图书馆
发:研究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办公室 2017年10月27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