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心概况 > 学术队伍
杨昌勇简介
发布时间2014-12-27 14:14:5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次

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民族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主要经历:

19791983,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文学学士学位。

19871990,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61999,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研究生,教育学博士学位。

19831987,徐州煤炭建筑工作学校,英语教师。

19902011,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99年评为教授。

2011至今,北京工业大学。

出国经历:

2004.72005.6,在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作为教育专业的弗雷曼学者(Freeman Fellow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从事访问研究。

论文成果:

1.《非智力因素辨析》,载《教育论丛》,19903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90年月10期。

2.《法国教育社会学概述》,载《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3.《非智力心理因素再辨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3年第1期。

4.《“新”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归因分析》,载《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5.《对非智力因素讨论及有关问题的几点意见》,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4年第2期(与李国榕合作)。

6.《<周易>的道德教育思想探微》,载《周易研究》 ,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伦理学》94年第8期。

7.《“新”教育社会学衰退的归因分析》,载《国外社会科学》, 1995年第4期(与孙传宏合作)。

8.《教师素质不理想——公共教育学“疲软”现象的主要根源》,载《课程教材教法》 ,1995年第7期(与孙传宏合作)。

9.《论<周易>的教育社会学思想》,载《齐鲁学刊》 ,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教育学》,1994年第8期。

10.《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载《教育研究》,1997年版。

11.《论周易的社会控制思想》,载《易学研究》 [台湾1997年版。

12.《从心理卫生与健康视角看周易的“心”概念》,载《中华易学》[台湾]1997年版。

13.《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的介绍研究及其文献的回顾》,载《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1(与钱民辉合作)。

14.《“素质教育悖论”中的悖谬》,载《教育参考》,1997年第1期。

15.《一个贫困社区的“普九”方略》,载《教育科学论坛》 1997年第4期(与杨波合作)。

16.《在“神圣”中寻回自我的社会心理学分析》(译文),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7年第12期(与尹莉合作)。

17.《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社会参与》,载《教育参考》, 1998年第2期。

18.《“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新”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关系分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8年第3期。

19.《论邓小平的教育发展战略》,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2期。

20.《论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与胡振京合作)。

21.《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与功能》,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22.Paradigmatic Examination of Schools Of Thought in Educational Sociology”,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2002.2SSCI期刊)。

23.《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三十年停滞沉沦之反思》,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与李长伟合作)。

24.20世纪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回顾》,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5.《论中国教育学学派的创生》,载《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与易连云合作)。

26.《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3期(与李长伟合作)。

27.《女性主义课程观评述》,载《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与胡振京合作)。

28.“ On Ethical Dilemmas in Qualitativ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Qualitative Inquiry2004.5.

29. Understanding Critical Pedagogy at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 and New Imperialis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 2005.2(与常君睿合作)。

30.《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理论的主要贡献》,载《教育学报》,2006年第4期。

31.教育行政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32.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和理论的主要贡献教育学报2006年第4期。

33.女性主义对现代教育的批判、重构及启示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4期。

34.论学院化教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兼论教育学者的学术使命,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3期。

35.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及动因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36.论当代教育社会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37.全球视野下德育现代化之审视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2期。

38.公共关系视阈下的学校与社区互动模式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39.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功能探析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12期。

40.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体系建构与实践, 中国行政管理2012第6期。

41.白裤瑶丧葬仪式教育价值及启示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42.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对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作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43.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与改革调查大学(学术版)2012年第3期。

学术著作:

1.《学校社会心理实践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与孙中欣合作)。

2.《母婴关系》(译著),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与杨小刚合作)。

3.《新教育社会学:连续与断裂的学术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教育社会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与郑淮合作)。

科研项目:

1.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当代西方新教育社会学进展评析》,19971999

2. 全国教育规划办“十五规范”国家重点课题:《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与学派的关系研究》,20022005

主要获奖情况:

1.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新”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关系分析》, 199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

2.《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与功能》,2004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新教育社会学:连续与断裂的学术历程》,2005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学科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