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课题田野考察汇报会(二)
发布时间2015-11-24 22:51:11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次

 

2015年11月20日下午,由孙振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调查研究”课题田野考察汇报会在说乎斋105教室举行。此次学术会议由李仲宇主持,同时参加会议的还有博士生靖东阁、韦幼青、郭连峰和硕士生韦柳伊、陶丹、贾艳妮、刘栋、吴炎等20余人。赴贵州榕江考察队成员韦柳伊以及赴四川康定藏区考察队成员靖东阁、贾艳妮、陶丹分别进行了主题汇报。

 

主题发言

1.韦柳伊:贵州农村地区交通住房改善情况考察报告

近年来,榕江县的交通和住房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一是榕江县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差不多人口集中的村落都能通车。截止到2013年,榕江县共有980个自然村寨实现了直通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兴修农村公路促进城市与农村“交通一体化”;降低运输成本,扩大沿路市场范围;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吸引外来投资,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促进当地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商贸市场发展。二是住房改善情况。其中危房改造是该地区住房改善最重要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农村困难群众居住危房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建设具有地方民居特色的现代农房;带动建筑材料、建筑劳务、装饰装修、家政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做好危房改造工程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政府工作要到位;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强化村民的造血功能。 

互动讨论:

问:现在考察地居民建房的民族特色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少数民族住房的民族特色体现在二层木质结构建筑上,像“美人靠”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依然保留。榕江县现行的建房一楼是水泥房,在二楼则保留“美人靠”,兼具实用性和民族特色性。

2.靖东阁:甘孜藏区田野考察报告

藏传佛教藏族的民生改善有着重要影响,包括物质生活影响和文化生活影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藏传佛教对藏族群众物质生活的影响。首先,藏传佛教的教义里面涉及到民族经济生活的内容很少,主要的内容包括大五明和小五明,其中对经济生活有直接影响的仅仅是医方明和历算学,医方明对于保证藏民族群众的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历算学对于农牧区生产具有重要价值。但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部分藏民开始接受西医治疗,同时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革,人们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开始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其次,僧人不参与社会生产,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经典文籍的学习和宗教礼仪,这势必会造成社会生产劳动力短缺,同时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再次,敬畏生命,不杀生的神学思想制约了农牧业的生产,面对泛滥成灾的虫害肆虐不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最后,由于藏传佛教主张生命轮回,重来世、轻今世,使得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的藏民族找到了心理上的慰藉,在物质生活的追求上安于现状,不思改进。另一方面是藏传佛教对藏族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其中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体现在藏民在农闲时间通过信仰佛教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消极影响体现在由于藏民对藏传佛教的信仰过度,宗教信仰几乎占据人们的文化生活,从而忽视了对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藏民群众社会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就必须要采取继续推动藏区现代学校的发展,寺院僧人也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有效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改善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促进藏传佛教和现代社会的进一步融合。

互动讨论:

问:当地普通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是怎样一种关系?

答:寺院教育与学校教育并存。国家义务教育政策规定适龄儿童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但仍存在一部分藏传佛教信徒会将子女送入寺院接受教育,相比较而言这部分人占少数,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接受正规学校教育,进入正规学校接受教育的人数约占总入学人数95%。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人接受义务教育后或中途也可进入寺院接受教育。

3.贾艳妮:康定市折东、折西片区中小学教师流失考察报告

康定市学校分为三大片区,分别是城区片区、折东片区和折西片区。三大片区学校因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学校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异而引发教师间的频繁流动,呈现出折西片区教师流失到折东和城区片区的单向流动趋势。

本次考察汇报以姑咱寄宿制学校、金汤寄宿制学校、新都桥镇小学、木雅祖庆学校为例来展开陈述。前两所学校为折东片区的学校,后两所为折西片区学校。姑咱学校是折东片区的优质学校,教师对该校的满意度较大,流失率较小。而金汤学校位于金汤乡,软硬件教育资源配置上都较为薄弱,教师流失率高,更换频繁。新都桥镇小学是折西片区的优质学校,位于新都桥镇中心地段,教育质量优,家长及社会认可度大,大部分教师都很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教师流失较少。木雅祖庆学校则因地理位置偏僻,高海拔,自然条件恶劣,生活不便,教育压力大,教学任务重。该校留不住老师,仅2015年上半年就流失十多名教师。

在对比折东、折西片区学校教师流失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文化习俗因素、学校管理和流失教师自身原因五个维度分析导致教师频繁流失的原因。第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折西片区自然条件恶劣,内地老师去了会有程度不等的高原反应,严重的会患有肺水肿,无法在高海拔地区久待,身体健康与否影响着当地教师的去留。第二,社会经济条件因素。折西藏民多以游牧为生,生活困苦,发展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也是引发教师流失的一个原因。第三,文化因素。在文化方面,折西藏族文化非常浓厚,木雅祖庆学校采用藏单模式进行教学,学校里除汉语文课外,全用藏语交流。汉族老师进入学校存在语言沟通不畅问题,且在不同环境背景下成长的人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上亦有差别,藏汉间的文化差异也影响着教师的去留。第四,学校管理因素。学校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程度及当地教育局对教师聘任的政策也影响着折西片区教师流失,当城区和折东片区缺老师时,就会以考调方式将折西片区优秀教师调走,引发了折西片区优质教师的流失。第五,流失教师自身因素。教师个人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也是触发教师流失等一个重要因素。

互动讨论:

问:请问如何有效地处理考察所搜集到的访谈资料?

答: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录音就一定要录音,等回来整理资料时再把所有录音完整的多听上几遍,一边听一边写。再根据不同维度把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有效整合,并且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排序。录音和做笔记真的很重要,在考察的过程中要尽量全面地搜集资料,以备后续工作所用。

4.陶丹:康定折多山东西义务教育发展差异考察报告

康定地形复杂多样,以折多山为分界线,该地被分为折东和折西两大部分。两地区在地形地貌、生产方式、语言的使用、经济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发展状况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在考察了折多山东西7所中小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发现:康定折多山东西义务教育虽然在物质性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基本达到了统一标准,但在师资配置及教育结果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异。首先,折多山以西的学校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流失严重及教师队伍的结构失衡等问题。其次,折多山以西的学生成绩普遍低于折多山以东的学生成绩。虽然成绩不是绝对的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但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发展的结果。造成康定折多山东西义务教育发展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不同的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折多山以西恶劣的自然环境,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生产方式的差异。因此,康定折多山东西义务教育发展应当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但这并不是要违背国家提倡的义务教育。康定折多山东西部独特的天地人文系统、生产方式,决定了当地民众独特的教育需要,因此应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康定义务教育的地区差异,从而更好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互动讨论:

问:折东和折西地区的教材不同,教学模式不同,其学生学习成绩是否有可比性?

答: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折东和折西地区所使用的教材只是语言不一样,其内容是一致的,教学模式方面折西主要是藏单模式,折东以藏加模式为主。所以说,只是形式不同其实质还是一样的。

 

总结:

主持人李仲宇最后针对本次的汇报进行了点评。首先,他认为应该要注重多重论证确保数据、观点的准确性,而不能仅凭田野考察中的某个现象或是某一方的访谈来佐证或得出某一观点。其次,他认为田野考察不仅仅只是对所观察现象的经验的归纳还要结合演绎的方式以及对已有的文献研究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