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简介
藏族是主要分布于辽阔的青藏高原。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藏族人口数为6282187。
◆历史概况
公元629年,松赞干布继位为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在大臣禄东赞协助下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641年,松赞干布至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结成和亲关系。唐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请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
元朝在藏族地区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明朝对西北、西南藏族地区除设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外,还承袭元朝土司制度管理;并在西藏地区设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又先后在藏族地区分封三大法王和五个王爵。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管理西藏、蒙古等地事务。对西藏地区,正式册封了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达赖喇嘛(1653年)和班禅额尔德尼(1713年)并任命驻藏大臣(1728年)会同地方办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民国历届政府都在中央设有管理蒙藏事务的专门机构。1934年,国民政府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中央派驻地方的专门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西藏地方政府派全权代表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于1951年5月23日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7条,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分别致电中央,一致拥护协议。从1956年到1965年先后在各藏族聚居地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1955~1957年间在甘、青、川、滇藏区有条件地区进行了和平改革。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发动了武装叛乱,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人民平息了叛乱,接着在西藏地区全面进行了民主改革。1954年以后先后建成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公路干线。1956年起陆续开辟了北京、西安等地到拉萨的航线。建成了从格尔木到拉萨的输油管线。特别是1978年以后,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
◆文化艺术
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 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世,最早的有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吐蕃王朝崇奉佛教,曾专设译场,宋代自内地传入雕板刻经,其典籍著述之丰富可与汉族媲美。藏文大藏经纂成于元代,即闻名于世的“甘珠尔”(佛语部)、“丹珠尔”(论部)两大佛学丛书。此外还有哲学、韵律、文字、舆地、医药、历算、史传、全集、文学、小说、诗歌、戏剧、寓言等著述。历史类著作有通史、断代史、编年史、宗教史和传记、谱系、地方志、寺志等。
藏族书法绘画具有高度艺术水平,藏文楷书庄重工整,行草秀丽潇洒,大之于书匾勒石,小之于抄经写读,均体现出笔力工夫;藏画以铁线描法为主,表现了东方美术特色,章法谨严,结构完整,尤工人物,神态逼真,诸如庙堂壁画和唐喀佛画等,布局大方,色彩鲜艳,为世所重。雕刻塑像,技艺高超;建筑营造,具有民族特色,举世闻名的拉萨布达拉宫,累积高达13层,金碧辉煌,与山势浑然一体,妙造自然,横跨江河的铁索桥、藤索桥,均有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藏族医药、历算自成一格。藏医讲究望、闻、问、切,兼有针砭、按摩及外科手术,藏药博采动、植、矿物,讲求炮制技术;尤其在畜牧兽医方面有独到之处。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阴阳、十二生属系年,每六十年一周,年分四季,十二月,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一闰月,可预测日、月蚀及地方近期气象。藏族能歌善舞,以踢踏舞驰名。乐器取自内地古代雅乐,节奏悠扬,间以鼓钹,烘托欢快。藏剧创始于明代,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不设舞台帷幕,演员为男性,有小型道具与面具,并有齐唱帮腔,有《文成公主》等八大剧本,深受群众欢迎,形成中国的著名剧种。
◆风俗习惯
藏族习惯上只称名字。解放前的贵族于名字前冠以房名,名字有男女之分,多取自佛经;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男子发辫盘于头顶,女子发辫披于肩,梳成双辫或小辫,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以饰物。男女均戴呢帽或细皮帽,内衣袖长襟短,男着裤,女着裙,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的藏袍。西藏农区妇女夏秋着无袖袍,前系氆氇围裙,领、袖、衣襟上镶边;男女均系腰带,穿长靴。牧民穿羊皮袍,不缝袍面。僧尼披袈裟。藏族居民的主食为糌粑,喜饮酥油茶;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僧尼可食肉。住房建于向阳高地靠近水源处,以石块或夯土筑墙,高二、三层,平顶多窗,有院落,屋内以木板或诹挚铺地;牧民住用帆布或牦牛毛织成的大帐篷。交通运输主要使用牦牛。牦牛体硕毛长,抗寒耐久,为青藏高原特产,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水路运输主要使用牛皮船或独木舟。牛皮船是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
解放前的藏族家庭组织以男性为中心,实行严格的阶级内婚制。各聚居区通婚范围颇不一致,有的地区父系亲族间或母系亲族近亲间禁婚,有的地区则父系亲族几代之后可通婚,而母系亲族间不禁。家庭形式有多种,而仍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婚前男女社交比较自由,婚后由男子配合继承财产,女子即便招婿也要从属于男方。一夫多妻制家庭出富有人家外,比例很小。也有一夫多妻制,主要是由于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等经济原因而存在,故不受社会歧视。夫妻离异或再娶、再嫁和私生子女均不受社会歧视,但与“下等人”通婚则造物议。僧人除黄教严禁娶妻外,其余各教派允许结婚;僧人结婚要在本派寺院举行宗教仪式,婚后在寺外安家。藏族通行天葬(即鸟葬),僧人圆寂和某些在林区生活的百姓亦行火化,然而收获季节忌行火葬。此外,土葬和水葬除因条件限制,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妇女分娩要离开居室或到他处。藏族谒见上层和接待宾客,要奉献一条丝织长巾,藏语称为哈达,回赠时置于奉献人的项下。
◆宗教信仰
藏族早期信仰“本教”,藏语“本曲”,俗称黑教。本教经历三个发展阶段:①笃本,即“原始的本教”;②恰本,即“流传的本教”;③觉本,即“改信的本教”。从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信仰佛教,抑制本教以后,本教与佛教几经斗争,佛教终于占了上风,现在藏族大部分人信仰佛教。
藏传佛教藏语称“囊巴曲”,是中国佛教的一支,俗称喇嘛教。公元五世纪时传入吐蕃。公元978年以后,佛教在藏区分为许多教派。主要有宁玛派(意为旧派,俗称红教),萨迦派(意为灰土派,俗称花教),噶举派(意为教传派,俗称白教),噶当派(意为教诫)等。
公元1409年,宗喀巴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创立格鲁派,“格鲁”意为“善规”。鲁派师徒俗称黄帽派或黄教。格鲁派戒律严格,要求僧人严守教规,不能结婚,修行必须先显后密,循序渐进,显宗必修完五部经论。每年定期举行传昭法会,僧人经过辩论和考试,可取得佛学学位。格鲁派在藏族地区发展很快,并逐次传到蒙古、土、裕固等族地区,还远播至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等地。作为藏传佛教最强大的一个教派,一直延续至今。
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教,显密俱备,尤重密宗。既主张通过实践明显教义的途径,达到修行的目的,更主张通过佛师秘密传授特殊的真言及仪式,达到除恶扬善修行成佛的目的。
◆语言文字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我国藏族人民通用的语言。藏语具有独自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和丰富的词汇,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在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地至今还有一些人也使用藏语。藏语主要分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区。藏文系参照梵文某些字体于公元7世纪前期创制,经过三次修订发展而来,为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通用至今。
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三十个辅音字母,四个元音符号和用来拼写外来语的五个反写字母、五个“送气”字母。每个音节的组成以基字为中心,又有上加字、下加字、前加字、后加字和再后加字等。都齐全时,很象一个十字架。古时称叠字(崩益),可能就是据此而来的。书写时由左向右横写。
史载,吞米创制藏文后,藏族地区开始掀起学习藏文的热潮。开启了吐蕃人的智慧,哺育造就了像噶尔东赞等一大批杰人志士,顺利地实现了松赞干布的雄才大略。
◆藏族的教育
从文字记录的历史看,最早的学校大概要算桑耶寺,最早的正规学生应为赤松德赞时的“七试人”。因为从吐弥桑布扎创造新藏文始、藏文的学习已蔚然成风。作为学校性质的桑耶寺明显具有两重性质:一是宗教学校,它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宗教职业者;一是贵族学校。
1、寺院教育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学习方法、特点:一为“背”,一名僧人在近20年的学习中,几乎是在背诵经文中度过的。像五部大论,全要背会,烂熟于心。这种方法也表现在升级考试上。其二是“辩”。一个僧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段背书的历史,也是一段辩论的历史。一般是在讲经院中进行辩论。答辩倘出现错误,周围僧众则手背相击,呼之以“嚓嚓嚓!”倘若语塞,不能作答,众僧则鸣掌而呼“噢哈哈”!尽其嗓量,确能慑人心魄,使答辩者难堪汗颜,无地自容;倘若获胜,众僧则以喝采,由衷赞赏和钦佩。面对无数人的提问和一些高僧的诘难,要获得这样一场答辩的胜利,的确不易。
在寺院教育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基本上有区别,并以相应名称,授于学位。寺院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学术研究机构,通过那些既是高僧又是教师的人们不断进行研究,推动藏族学术的向前发展,当然这一学术研究始终是以宗教研究为重心的。
2、私塾
藏区私塾的出现,也是社会需要的结果。在西藏上私塾的大多是贵族和富商子弟,主要课程是藏语拼音、书法、文法等基础知识。学生七八岁入校,七八年毕业,类似小学。解放前在西藏日喀则、拉萨、江孜等地都有这种学校,仅拉萨一地就有七八所这样的私塾。
3、官办学堂
1751年,七世达赖喇嘛创办俗官学校,称“仔康劳扎”。(“仔康”是地方政府审计局,在噶厦下面的一个主要办事机构,主管财政、人事等)。这所学校学生全都是贵族、官员的子弟,学期五年左右。学习内容有:官场礼仪、征收赋税的会计科目、各种应用公文等。
和平解放后,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专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电视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到1994年,西藏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500所,其中高等院校4所——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藏医学院;师范、农牧、财经、体育、艺术、邮电等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6所,中学70多所;小学3400多所。在学生27万多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读书的绝大多数是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西藏自治区还与内地21个省市联合举办了7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有1万人在内地学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投资,实施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据有关资料,截止1989年、自治区共接着中小学教师8800人。兴办藏语言文字、藏医学、藏族艺术、藏族历史等藏族文化系、科、专业和专门学校。
西藏自治区政府资助开办佛学院:由著名活佛、佛教学者住教,讲授佛学经典和宗教史。在北京,办有中国藏传佛教高级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