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 |
教育学 |
专业名称 |
教育学原理 |
专业代码 |
040101 |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6年7月4日
修订日期: 年 月 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教育基本理论 |
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儿童身心发展等理论问题。本方向立足于西南地区基础教育,构建有特色的教育理论研究体系,丰富教育学理论研究,指导教育实践。 |
孙振 |
2 |
教育社会学 |
从社会学的视野出发,综合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把教育放到社会、经济与文化变迁与发展的整体系统中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客观、真实地把握现实情况,并以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解决、改善和改革当前各种教育活动和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等问题做出深入浅出的研究,提供政策性的咨询和建议。 |
(博士生导师) |
3 |
教育法学 |
本门课程分为教育法学总论和教育法学分论两个部分。总论主要讨论教育法学原理、教育法的制定、教育法的实施等理论问题。教育法学分论主要讨论我国现有教育法律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法治实践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校园伤害问题、学校的权利义务问题、教师的权利义务问题、学生的受教育权问题、学校与政府及社会的权利义务关系等当代教育法治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讨论和研究使学员提高法律意识,并能依法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
4 |
德育原理 |
研究中小学学校德育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立足于国内外学校德育研究基础,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传承演变的基础之上,结合学校德育实践进行研究,以丰富和发展学校德育基础理论研究。 |
|
5 |
教育社会学 |
研究教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立足 于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方法对教育领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影响教育运行与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
彭泽
么加 |
6 |
教育人类学 |
主要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与考察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本研究方向立足于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构建有特色的教育理论研究体系。 |
|
7 |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研究 |
结合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历史研究,重点研究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及相关理论问题。其特色是紧密跟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是实际问题研究与历史研究、理论研究相结合。该研究方向可以使研究生具备比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受到多方面的科研锻炼,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的教育科研人才。 |
廖其发
(博士生导师)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教育基本理论修养,专业知识扎实,对教育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有相当的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能力,熟练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门研究人才。
|
|
学制:2~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
应修学分:34学分
其中必修 28 学分,选修 6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修课 |
公共课 |
1100000001 |
第一外国语 |
1 |
80-140 |
5 |
研究生院 |
考试 |
|
||
1100000002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 |
72 |
3 |
研究生院 |
考试 |
|
||||
平台课 |
1104010111 |
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 |
1 |
60 |
4 |
周 鸿等 |
考试 |
教育学原理 |
|||
1104010112 |
教育研究方法论 |
1 |
60 |
4 |
朱德全、 孙振东等 |
考试 |
教育学原理 |
||||
1104010113 |
教育心理学进展 |
2 |
60 |
4 |
冯维等 |
考试 |
教育学原理 |
||||
专业课 |
1104010121 |
教育与人类发展专题研究 |
2 |
60 |
3 |
幺加利 |
考试 |
教育学原理 |
|||
1104010122 |
教育哲学研究 |
2 |
60 |
3 |
崔延强 |
考试 |
教育学原理 |
||||
选
修
课 |
1104010151 |
SPSS统计软件的操作运用 |
2 |
54 |
2 |
龚自方 |
考查 |
|
|||
1104010152 |
基础教育改革专题研究 |
3 |
40 |
2 |
徐辉等 |
考查 |
教育学原理 |
||||
1104010153 |
中小学德育专题研究 |
3 |
40 |
2 |
易连云 |
考查 |
教育学原理 |
||||
1104010154 |
教师教育研究 |
3 |
40 |
2 |
兰英 |
考查 |
教育学原理 |
||||
1104010155 |
中国教育经典名著选读 |
1 |
40 |
2 |
张正江 |
考查 |
教育学原理 |
||||
1104010156 |
中国重大教育改革问题研究 |
2 |
40 |
2 |
廖其发 |
考查 |
教育学原理 |
||||
1104010157 |
中外教育比较研究 |
3 |
40 |
2 |
任一明 |
考查 |
教育学原理 |
||||
1104010158 |
教育人类学 |
3 |
40 |
2 |
吴晓蓉 |
考查 |
民族教育学 |
||||
1104010159 |
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
3 |
40 |
2 |
陈恩伦 |
考查 |
教育法学 |
||||
11040101560 |
教育社会学 |
3 |
40 |
2 |
杨昌勇 |
考查 |
教育社会学 |
||||
1100000040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60 |
2 |
研究生院 |
考试 |
|
||||
必修环节 |
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 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 |
|
|
2 |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学院核查 |
||||||
文献阅读综述及论文开题报告 |
3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选题报告一份 |
|||||||||
中期考核 |
4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
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
|
不计学分,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一份 |
|||||||||
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 |
|
教育哲学 |
|
|
不计学分 |
||||||
|
教育心理学 |
|
|
不计学分 |
|||||||
|
中外教育史 |
|
|
不计学分 |
|||||||
|
|
|
|
不计学分 |
|||||||
注 1. 平台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按一级学科范围设置;
2. 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 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包括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 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所、中心)备案。
2.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学院(所、中心)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3. 中期考核
根据本院(所、中心)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学院(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为3种流向:
a) 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具体要求
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4.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A.时间:第五学期(每年10月)
B.具体组织形式:由各学科负责人组织专家进行检
|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 研读与其研究方向有关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以及导师指定学习的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熟悉并了解该学科前沿状况。
2. 能够独立寻找或提出具有较一定学术意义和研究难度的课题。并在导师指导下确立正确的研究路线和工作方法。
3. 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导师指导下明确所研究课题的重难点,实施和完成研究计划。
4. 能够较为熟练地检索、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并能较为清楚地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在从事某项研究时(例如在完成学位论文时)不遗漏重要文献。
5. 熟悉和掌握学术规范,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发现、观点、数据、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除上述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外,对于本专业研究生另外以下具体操作性要求:
1. 在本专业范围内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
4. 应深入教育实践部门进行调研,并至少完成一份调研报告。 |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按时完成本方案规定的任务;至少在本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鼓励高师硕士发表学术论文);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选题有学术和社会意义;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论证严密可靠、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有新见解。
技术规范要求: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
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列出本学科的必读书目和重点期刊,数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专业参考书可放入课程档案中,按二级学科分别排列) |
作者或出版单位 |
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中国社科出版社 |
2 |
《论语》 |
孔子 |
3 |
《道德经》 |
老子 |
4 |
《周易》 |
不详 |
5 |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 |
万俊人 |
6 |
《元教育学研究》 |
瞿葆奎 |
7 |
《燥动的百年》 |
陆有铨 |
8 |
《教育哲学通论》 |
黄济 |
9 |
《“教育学”视界》 |
陈桂生 |
10 |
《教育原理》 |
陈有信 |
11 |
《教育学原理》 |
孙喜亭 |
12 |
《教育概论》 |
叶澜 |
13 |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叶澜 |
14 |
《民主主义与教育》 |
杜 威 |
15 |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
杜威 |
16 |
《人的问题》 |
杜威 |
17 |
《理想国》 |
柏拉图 |
18 |
《新工具》 |
培根 |
19 |
《方法谈》 |
笛卡尔 |
20 |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
康德 |
21 |
《人论》 |
卡西尔 |
22 |
《存在与时间》 |
海德格尔 |
23 |
《真理与方法》 |
伽达黙尔 |
24 |
《爱弥尔》 |
卢梭 |
25 |
《大教学论》 |
夸美纽斯 |
26 |
《普通教育学》 |
赫尔巴特 |
27 |
《哲学解释学》 |
伽达默尔 |
28 |
《方法:天然之天性》 |
埃德加·莫兰 |
29 |
《方法:思想观念》 |
埃德加·莫兰 |
30 |
《哲学人类学》 |
米夏埃尔·兰德曼 |
31 |
《教育研究》 |
中央教科所 |
32 |
《哲学研究》 |
中国社科院 |
33 |
《中国社会科学》 |
中国社科院 |
34 |
《中国教育评论》 |
丁钢 |
35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北京师范大学 |
36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华东师范大学 |
37 |
《西南大学学报》 |
西南大学 |
38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北京大学 |
39 |
《清华大学教育评论》 |
清华大学 |
其它说明:
|
本学科(一级学科)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所在学院(所)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学位评定分委会验收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