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 |
教育学 |
专业名称 |
民族教育学 |
专业代码 |
040121 |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6年7月4日
修订日期:2016年7月24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
教育人类学 |
深入了解国内外教育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发展概况、教育人类学主要理论流派与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分支学科、研究方法,利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教育学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 |
|
|
传统民族科技与教育 |
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由外发转内生的过程。典型的“内生”则是“传统的”。而“传统的”即是西南诸民族在与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长期互动中,逐渐适应这已系统的智慧结晶。因此,契合西南人文社会情境,依靠教育,从传统科技中寻找西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点”是民族现代化的关键。此外,传统科技基础上的生态平衡,是低生产力生态平衡,故,必须对其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改造。要使两者结合,就必须根本改变因知识分化而导致的仅靠各领域专家各行其是的局限。 |
|
|
教育人口学 |
用社会学、人口学、文化学等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对西南民族的社会、人口、文化进行理论探讨研究。 |
|
|
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 |
深入了解跨文化研究理论及方法和民族社会发展理论,并能把其融入教育及教育学研究中。 |
巴登尼玛教授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教育基本理论修养,专业知识扎实,对教育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够熟练使用科学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独立进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能力的高级专门研究人才。
|
学制: 应修学分: 16学分(各学科自定)其中 必修: 12 学分 选修: 4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修课 |
公共课 |
0100000001 |
第一外国语 (第二外国语) |
1 |
100 |
3 |
研究生院 |
考试 |
外语专业为第二外国语 |
|
0100000002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专家系列讲座) |
1 |
60 |
3 |
研究生院 |
考试 |
|
|||
平台课 |
0104012111 |
教育核心问题研究 |
1 |
60 |
2 |
张诗亚 |
考试 |
教育学原理 |
||
专业课 |
0104012121 |
民族教育理论专题研究 |
1 |
60 |
2 |
张诗亚 |
考试 |
民族教育学 |
||
|
|
|
|
|
|
|
|
|||
|
|
|
|
|
|
|
|
|||
选
修
课 |
0104012151 |
教育人类学 |
2 |
40 |
2 |
张诗亚 |
考查 |
民族教育学 |
||
0104012152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2 |
40 |
2 |
何景熙 |
考查 |
民族教育学 |
|||
0104012153 |
教育人口学 |
2 |
40 |
2 |
何景熙 |
考查 |
民族教育学 |
|||
0104012154 |
跨文化教育研究 |
2 |
40 |
2 |
巴登尼玛 |
考查 |
民族教育学 |
|||
0104012155 |
民族社会学 |
2 |
40 |
2 |
杨昌勇 |
考查 |
民族教育学 |
|||
0104012156 |
民族学与民俗学专题研究 |
2 |
40 |
2 |
巴登尼玛 |
考查 |
民族教育学 |
|||
0104012157 |
宗教学研究 |
2 |
40 |
2 |
宋立道等 |
考查 |
民族教育学 |
|||
|
|
|
|
|
|
|
|
|||
必修环节 |
学术活动(至少8次), 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活动并做至少2次学术报告 |
|
|
2 |
提交学术报告册,导师签字,研究中心核查 |
|||||
综合考试 |
2 |
|
不计学分,评定考试成绩后,向研究中心提交相关材料一份 |
|||||||
文献综述及论文开题报告 |
2 |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研究中心提交选题报告一份 |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4 |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研究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
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 |
|
教育心理学 |
|
|
不计学分 |
|||||
|
中外国教育史 |
|
|
不计学分 |
||||||
|
教育科研方法 |
|
|
不计学分 |
||||||
|
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一门 |
|
|
不计学分 |
||||||
|
|
|
|
不计学分 |
||||||
注:1. 平台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门,按一级学科范围设置;
2. 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1-2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 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学术活动的基本要求
1. 学术活动(前沿讲座课、学术研讨、学术报告)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
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专家主要外聘,本学科将聘请国内外同行中较有影响的学者,
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当前国内外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新进展;
第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第三、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前沿问题
第四、社会科学研究新方法与技术
第五、相关学科研究发展
基本形式:
第一、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
第二、进行校内外学术交流(如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
2. 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学
|
五、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学科综合考试的要求:(时间、方式、内容、标准及考试形式等)
时间:学习年限为3年的博士生,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之前,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学习年限为5~7年的硕博连读生,在入学后第四学期末之前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方式:由考试委员会主持。每一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专设一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
内容:考
标准:按照考生对考试内容涉及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出评语,并按优、良、不合格三级评定成绩。考试成绩达到优或良为合格,可进入(或继续)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成绩未达到优或良,则为不合格。视其情况,或按硕士生培养,或予以退学。按规定时间逾期末考试者,按不合格处理。
形式:口、笔兼试。考试之前,导师向考试委员会报告博士生的专业、研究方向及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任务。考试委员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要求,确定考试范围,拟定考试题目。
|
六、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论文进展检查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时间、内容、标准及公开论证方式等)
(一)开题时间:分别于每年6月与12月进行两次开题报告会
(二)内容及标准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均应包括以下要素:
由各学科5-7名教授组成专家小组进行公开的开题报告会
|
中期考核和论文进展检查的要求:(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时间:第三学期末
组织形式:由各学科负责人组织专家进行考核 |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研读与所涉及的研究方向有关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上的有关文章,以及导师指定学习的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够恰当分析学科前沿状况。
能够独立寻找或提出具有较重要学术意义和一定研究难度的课题。能够正确确立自己的突破方向、研究路线和工作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明确所研究课题的重难点,能够实施和完成研究计划。论证严密,研究结果可靠,并能形成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能够围绕一个主攻方向有计划、分阶段地完成有一定难度的系列研究工作。能够完成导师布置的其他研究任务。
能够熟练地检索、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资料,能够很好地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在从事某项研究时(例如在完成学位论文时)不遗漏重要文献。
充分熟悉和掌握学术规范,熟悉相关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发现、观点、数据、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富于学术勇气和学术敏感性,敢于向有重要意义的难题挑战;具有较强的把握问题的能力,在研究中能够做到问题集中、突出,主题明确、具体;学术兴趣广泛,善于学习、吸收并综合各方面的知识;表达能力较强,能够最终将自己独立的发现与创造性总结出来,形成让同行专家乃至更广泛的范围理解的研究成果。 |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按时完成本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顺利通过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达到优或良。
至少在学校认定的本学科B类及其以上重要刊物公开发表一篇以上(以第一作者署名,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学术论文。B类及其以上重要刊物以学校发文公布为准。
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
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和导师一起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内容要求:
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研究工作有一定难度。
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材料详实。
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深厚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熟悉与论文有关的学术背景,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论文没有遗漏重要文献,能反映出作者熟练检索、阅读、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的能力。
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有创造性成果,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能表明作者具有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
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
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译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推理严密,关键词得当。
语言精练,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
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列出本学科的必读书目和重点期刊,数量要精,水平要高,一些专业参考书可放入课程档案中,按二级学科分别排列) |
作者或出版单位 |
|
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中国社科出版社 |
|
2 |
《论语》 |
孔子 |
|
3 |
《道德经》 |
老子 |
|
4 |
《周易》 |
不详 |
|
5 |
《古代汉语》 |
王力 |
|
6 |
《元教育学研究》 |
瞿葆奎 |
|
7 |
《燥动的百年》 |
陆有铨 |
|
8 |
《文心雕龙》 |
刘勰 |
|
9 |
《方法:天然之天性》 |
埃德加·莫兰 |
|
10 |
《方法:思想观念》 |
埃德加·莫兰 |
|
11 |
《哲学人类学》 |
米夏埃尔·兰德曼 |
|
12 |
《人论》 |
卡西尔 |
|
13 |
《复杂》 |
沃尔德罗普 |
|
14 |
《民主主义与教育》 |
杜威 |
|
15 |
《什么是教育》 |
雅斯贝尔斯 |
|
16 |
《江村经济》 |
费孝通 |
|
17 |
《人类学是什么》 |
王铭铭 |
|
18 |
《历史学是什么》 |
葛剑雄 |
|
19 |
《宗教学是什么》 |
张志刚 |
|
20 |
《民族社会学导论》 |
马戎 |
|
21 |
《民族教育学通论 》 |
滕星 |
|
22 |
《民族宗教问题论文集 》 |
江平 |
|
23 |
《民族教育新论》 |
凌绍荣 |
|
24 |
《新世纪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研究》 |
俸兰 |
|
25 |
《教育/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
(英)格林 |
|
26 |
《教育人类学教程》 |
冯增俊 |
|
27 |
《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 |
吴明海 |
|
28 |
《西南民族教育溯源》 |
张诗亚 |
|
29 |
《西南研究书系》 |
张诗亚主编 |
|
30 |
《读书》(杂志) |
三联出版社 |
|
31 |
《教育研究》 |
中央教科所 |
|
32 |
《教育学报》 |
北京师范大学 |
|
33 |
《中国社会科学》 |
中国社科院 |
|
34 |
《民族教育研究》 |
中央民族大学 |
|
35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
中央民族大学 |
|
36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
广西民族学院 |
|
37 |
《贵州民族研究》 |
贵州民族研究所 |
|
38 |
《民族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 |
|
其它说明:
对于招录的跨专业与同等学力博士生,学习期间需加修三门硕士生基础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课程由各学科负责人根据情况决定。
|
|||
本学科(一级学科)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所在院(所)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学位评定分委会验收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研究生院和分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
附件1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博士研究生培养程序
第一学期 |
|||||||||||
内容 |
制定培养计划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英 语 |
基础课 |
专业课1 |
||||||
要求 |
见有关文件 |
成绩 分以上 |
成绩 分以上 |
|
|
||||||
备注 |
本学期内 |
|
|
|
|
||||||
第二学期 |
|||||||||||
内容 |
科学研究 |
专业课2 |
学术报告、前沿讲座1 |
学科综合考试 |
|||||||
要求 |
在本专业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
|
讨论,报告 |
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动态和文献、研究能力 |
|||||||
备注 |
综合考试前 |
|
至少2次 |
不合格者不补考,退学 |
|||||||
第三学期 |
|||||||||||
内容 |
科学研究 |
学术报告、前沿讲座2 |
开题报告 |
论文进展检查 |
课题研究 |
||||||
要求 |
在本专业学科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
讨论,报告 |
|
综述、导言、提纲 |
参加导师的课题 |
||||||
备注 |
答辩前至少1篇 |
至少2次 |
开学初 |
期中 |
亦可结合论文进行 |
||||||
第四学期 |
|||||||||||
内容 |
科学研究 |
学术报告、前沿讲座3 |
论文进展检查 |
课题研究 |
教学实践 |
||||||
要求 |
在本专业学科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
讨论,报告 |
突破重难点,写成单篇论文发表 |
参加导师的课题 |
|
||||||
备注 |
答辩前至少1篇 |
至少2次 |
期中 |
亦可结合论文进行 |
|
||||||
第五学期 |
|||||||||||
内容 |
科学研究 |
学术报告、前沿讲座4 |
论文进展检查 |
课题研究 |
论文全面审查(预答辨) |
||||||
要求 |
在本专业学科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
讨论,报告 |
初稿 |
参加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 |
|
||||||
备注 |
答辩前至少1篇 |
至少2次 |
期中 |
|
期末 |
||||||
第六学期 |
|||||||||||
内容 |
科学研究 |
修改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 |
申请答辩 |
答辩 |
||||||
要求 |
在本专业学科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
|
|
|
|
||||||
备注 |
答辩前至少1篇 |
|
答辩前两个月 |
答辩前三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