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西南 > 民族文化
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阳历
发布时间2015-07-21 21:40:37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次

   历法,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阳历,便是彝族对中华民族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据彝族学者刘尧汉、卢央等人研究,彝族十月太阳历有下列特点:

  一、与中国传统的阴历不同,十月太阳历既不用初一、初二、初三等序数纪日,也不用甲子、乙丑、丙寅一类的干支纪日,而是用十二属相纪日。但崇虎的彝族的属相顺序不是鼠、牛、虎、兔……而是把虎放在首位,以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鼠、牛为序来纪日。彝历以三个属相周36日为一个月;每轮回三十个属相周360日为一年。十个月终了,另外5天(或6天)为“过年日”。平年为5天,每隔四年的闰年为6天。这样四年平均为365.25天,与回归年(太阳年)365.2422日相近。

  二、一年分五季,分别为土、铜、水、木、人代表,一季分公母(或称雌雄俩月,分别为一月土公,二月土母,三月铜公,四月铜母,五月水公,六月水母,七月木公,八月木母,九月火公,十月火母。

  三、十月历以观测太阳运动来确定冬夏,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来确定寒暑。当太阳“运动”到最南点(日至南)时为冬至,到最北点(日至北)为夏至。而冬季(农历十二月)傍晚观测北斗柄正下指时为大寒,夏季(农历六月)傍晚北斗柄正上指时为大暑。为此,彝族以大暑欢度火把节;以大寒为岁首,过“十月年”。

  因为彝历不按月亮盈亏为周期,而是以地球绕太阳为周期,故称“太阳历”。

  彝历一年分为十个月,每月恒定36天。由于每月日数相等,不分大月、小月,便于使用和记忆。同时,由于彝历是根据北斗、太阳来定冬夏、明寒暑,便可把一年内各季节划分得十分准确。因此,民俗研究者称赞这种既整齐、准确,又简明、易记的彝历,是“文明的十月太阳历”。

  据研究,彝族十月太阳历,源出远古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它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羌戎氏族部落的虎图腾的名号,经历了万年以上,并由它的遗裔之一彝族延续至今。

  十月太阳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仅以数字而言, “三十六”与“七十二”,常见于经、史、子、集,是中国传统中常用的成数。例如,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兵法韬略有“三十六计”,社会行业有“三十六行”或其十倍“三百六十行”,武林中的少林拳法有“三十六跌打”,《水浒》则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象征其108位英雄好汉。至于道教,其“十部妙经合三十六卷”,观庵仙山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等。关于这些成数的来源,过去曾有过种种解释,但都未能令人信服。然而,若用十月太阳历去解释,便可解说得明了。原来,这些都是源于太阳历的一年十个月,一月三十六天,一季两个月七十二天。

  有趣的是,十月太阳历的观测,竟与古代彝族的火葬场地“向天坟”有密切关系。彝族学者刘尧汉、卢央等人,在贵州威宁,云南楚雄、武定、弥渡,以及四川雷波等彝族地区,发现了众多的“向天坟”。据研究,这些各地彝族酋长、土司、贵族的火葬坟场,因坟顶有葫芦形的凹陷向天而得名。它一般都较高大,兼具古观象台或天文台的作用。

  例如,现存最大的一座是贵州威宁盐仓区古彝王的向天坟,呈大、中、小三圆台堆垒而成的金字塔形。墓基周长217.2米,直径70米,墓高47.3米,有台阶自基台、中台而达顶台。据考察,这座名为“直穆乌屈”(彝语“乌屈”为坟墓,“直穆”为王、酋长、首领之意)的向天坟,建在一座山上,正南有一个孤立的山峰,而东、西、北三面都只有比向天坟矮得多的小山。这样,坟南的山峰为向天坟附近唯一的突出标志物。根据南面山峰的高度,以及与向天坟之间的距离,冬至那天,日中时分的峰影正好投射在向天坟顶的“葫芦口”,因而成了测定冬至的场所。而向天坟北面是一片开阔地,夏天晚上,北斗星斗柄南指之时,又正好在坟顶的上面。就这样,世所罕见的向天坟,成了古代彝族用来日测太阳运动以定冬夏,夜观斗柄南指以定寒暑的观象台、天文台,从而制定了十月太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