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田野工作 > 考察计划
贵州省岑巩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发布时间2014-12-12 21:49:49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次

贵州省岑巩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考察计划

一、考察目的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从2003年起开始实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想要借助于贯通全国各地的“数字渠道”,共享优质教学与学习资源,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均很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脚步已经踏入了祖国各地的城镇乡村,无疑,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均衡发展、为较贫困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外界模式的复制强加是否真的满足了当地教育资源的需求,教育信息化引入之后能否真正的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真正有益于培养当地的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然而,民族地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地域条件、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如何在全球信息化的大浪潮下,结合民族地区的独特性构建一条契合并与适宜民族地区发展的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次考察选取较典型的民族地区黔东南州岑巩县。首先,通过走访教育局搜集该县各学校教育信息化投入及建设的基本信息,对该地信息化建设现状的整体情况作一些了解;其次,通过在学校和乡镇生活区域做参与式观察,挖掘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独特性,如民族文化特色、人们目前的生活样态、教师与学生特点等;第三,通过对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了解目前学校教育信息化使用状况,各主体对多媒体的看法以及出现的主要困境。 为后续深入考察与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

二、考察主题

1、学校多媒体硬件配备。

   岑巩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配备情况、出现的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2、软件资源构建情况。

   岑巩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库构建情况、出现的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3、潜件理念及教师培训。

   中小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学校信息化的认识与看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情况、出现的问题、成因分析、解决策略及培训需求;学校各主体使用多媒体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分析、解决策略及相应需求;

4、民族地区教育的独特性挖掘。

   教师教学与学习习惯与特点,学生学习习惯、特点及需求;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及当地人对此的看法;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是否有契合或矛盾等。

 

三、考察时间及路线

1、考察时间:20141123日——2014123

2、考察路线:凯里——岑巩县教育局——岑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兴一小——新兴中学——岑巩中学——思旸中学——思旸小学——岑星思砚手工作坊——台江

 

 

四、考察手段

1、本次考察使用的设备:数码相机一部、手机一部、笔记本电脑一台、笔记本一个。

2、考察方法:考察期间采用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参与性观察法和访谈法。

问卷调查主要是获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和应用情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资源应用和文化适应情况、信息技术培训情况;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情况、对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等。    

参与性观察法主要是挖掘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独特性,如民族文化特色、人们目前的生活样态、教师与学生特点等。 考察在教育局获得的数据资料是否与现实情况相符。   

访谈法主要是获取信息化建设对教师、学生产生的利弊影响、民族地区文化进校园情况、学校中各主体对多媒体教育的看法以及出现的主要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