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历年习俗田野调查计划
本人计划于2012年11月15日─—2012年12月5日到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米市镇,对当地彝历年活动现状展开田野调查。现拟制定调查计划如下:
一.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凉山喜德县米市镇的彝族过年习俗。之所以选择喜德米市镇,是因为喜德是凉山的“母语之乡,克智之乡,漆器之乡”,彝族彝族民风民俗保存相对完好,这是其一。其二,笔者生长于此,已经与当地有关部门和民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便于展开调查。第三,米市镇是喜德彝族的腹心地带,从文化类型上来说,是典型的山地耕牧型,这里的彝族年俗保存完好,属于典型的口头社会。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参与观察彝族年的整个仪式过程,揭示彝族十月太阳历与彝族年之间的内在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以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 ——结构与反结构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把彝历年仪式过程分解为阈限前、 阈限、阈限后三阶段。以此来分析彝族年前准备,年中仪式,以及年后拜年三个过程。揭示彝族年的时间、活动的内容、形式及其功能对其民族成员的意义,包括民族认同,民族信仰等方面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彝族年的变迁及其原因,思考彝族人对本土概念“时间”的感知和理解。
三.调查任务
为了达到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拟有以下三个方面任务:
1.全面整体的了解当地彝族社会的结构,以便确定彝族年在当地时空中的位置。
2.选择米市镇一个村落,对当地具有本土知识的权威人物的进行深度访谈,记录关于彝族年的来源及其变迁状况,弄清彝族年择日工具——“十月太阳历”的来龙去脉等。
3.深入米市镇一个彝族年习俗保存良好的村落家庭,通过参与观察体验彝族年的节日过程。对彝族年的过程进行详细、深入了解和记录。
三.调查方法
1.访谈法。通过访谈记录关于彝族年的来源,通过深度访谈理解彝族年择日机制,通过参与观察体验彝族年的节日过程。
2.口述法。通过生活史了解老人对彝族年的记忆,通过访谈了解年轻人对彝族年变迁的态度及其认同程度。
3.比较法。通过与汉族春节比较来理解彝族年的特点。
五.时间安排
2012年11月15日─—2012年12月5日。
附:访谈提纲
你知道彝族新年的由来?有什么神话或传说吗?
彝族年的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它是怎么定的?
你知道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吗?具体怎么择日?
你听说过“向天坟”吗?它是怎么回事?
准备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年前需要准备哪些工作?
有“扫年”或“扫尘”的习俗活动吗?
有“备年货”的习俗吗?
彝族年一般进行多久?具体有哪些程式?
过年过节都有哪些禁忌?为什么有这些禁忌?
过年中都有什么活动?
你知道“玩猪脚”活动吗?它是怎么玩的?它的来源是什么?
这些活动近来有什么变迁?变迁的原因何在?
过年有什么特殊的节日食品和器物用具?
有吃年饭的习俗吗?
这个过年时间统一吗?
过年祭祖仪式如何进行?
过年为什么要祭祖?
年后拜年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以前的彝族年是怎么过的?
现在年轻人对彝族年的态度如何?对彝族年态度有什么变化?
你觉得彝族年是不是彝族之所以是彝族的一个标志?为什么?
村里还过哪些其他的节日?这些节日一般在什么时间进行,有哪些主要活动?
平常生活中算着时间过日子吗?怎么算日子?怎么算年龄?
你们一般是怎么对时间进行认识的?怎么对时间分类的呢?
你们过春节吗?彝族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汉族的春节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