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老龄化理论
“老龄化”是人口统计学的一个概念,认为“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某一群体中老年人口比重达到或者是超过老年人口标准,这个群体就进入了“老龄化”的状态中。
按照我国的教师退休制度,男教师60岁、女教师55岁就应当退休。如果简单地套用人口“老龄化”的标准,将难以正确反映教师职业“老龄”问题的本质。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生理上的“老龄”标准来衡量,需要从教师“职业生涯”的角度来界定教师“老龄”的标准。本文依据“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确定了教师“老龄”群体的年龄标准。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是以人生理的自然成熟和职业的自然适应为基本框架,以时间为序列,以年龄为参数和常模描述了教师在历经职前、‘入职’以及‘离职’的整个生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具有阶段性发展规律的动态。”这个概念指出,教师生涯周期理论就是在教师整个生涯过程中,教师的生命老化与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相适应,并且划分教师职业生涯阶段,分析教师的专业表现特征。
本文采取了休伯曼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来对教师年龄进行划分。20世纪90年代初,休伯曼(Huerman)等学者提出了著名的“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他根据自己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周期每个阶段的专业发展表现的研究,把教师的职业生涯周期分为七个时期:入职期、稳定期、实验期、重估期、平静期、保守期、退休期。如表2所示。
表2 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研究者 |
阶段名称 |
教龄时限 |
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
教师年龄 |
休伯曼 |
入职期 |
1-3年 |
师范学校提供的教育使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热情,对教师产生理想化的追求,但对能否胜任教学工作表现怀疑。自己的教育观念在现实冲突中求生存。 |
25-27岁 |
稳定期 |
4-6年 |
教师掌握了教学方法、已经融入到学校这个环境中,开始关注自己的教学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从一个“新手教师”已经成长到“熟练教师”,致力于追求成长为“教学专家”。 |
28-30岁 |
|
试验期 |
7-25年 |
教师随着教育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在教学材料、评价方法等方面大胆进行改革,该阶段是一个富于创造、改进和求变的时期。教师急于在教学上改变,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有自己的特点。 |
31-45岁 |
|
重估期 |
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验改革后,改革若失败了,教师又会重新评估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自我更新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但大多数的教师并不一定能经过“实验期”,单调教学活动影响教师对职业的追求,转到教师职业危机中。 |
46-50岁 |
||
平静期 |
26-30年 |
许多老教师在‘重估期’后平静下来,或者自信的完成教学任务,或者由于与学生年龄差距大,不能建立平等关系,与学生关系疏远。 |
51-57岁 |
|
保守期 |
保守和抱怨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教师经历平静期后变得教学手段较为保守,形成模式化的教学形式。有一部分教师已经担任了领导职务,抱怨学生不愿遵守纪律、年轻教师不够以积极态度面对教学。 |
|||
退休期 |
34-40年 |
教师生涯的终结阶段,关注班级和学生。 |
55-60岁 |
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生命周期理论明确了不同教龄的教师处于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在教师进入45岁以后有可能处于“实验期”,对教学实施改革,已达到专业发展顶峰。但教师也有可能是处于“重估期”,出现教师职业发展危机,并且专业发展的没有取得突破,保持这种专业发展状态,直至消极的退休。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揭示了教师在每个阶段所表现出的专业发展特征。国内的教育专家总结出,教师从20多岁学校毕业到60岁离职的一个完整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呈现着“上升态→高水平→缓降态”的发展趋势。并且这一过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从时间维度可以整合为教师职业的适应期、稳定期、实验和改革期、平静和保守期、退出“教职”期五个阶段。
表3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
阶段名称 |
教龄时限 |
各个阶段的主要阶段 |
教师年龄 |
适应期 |
1-3年 |
处于实习阶段的师范的学生或者刚走进社会的新教师,他们带着从师范学校培养的热情进入教育系统中。师范学校培育的教育观念与现实教学存在冲突,在矛盾中逐渐的适应教师这个工作。 |
24-27岁 |
稳定期 |
4-7年 |
教师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对教学有熟练的策略,对职业的有自己的认识。这个阶段青年教师朝气蓬勃,专业发展快速成长,从“新手教师”过渡到“熟练教师”。 |
28-30岁 |
实验和改革期 |
8-23年 |
教师由关注自身转变到关注学校的教学活动。希望进行尝试性的教学实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人格魅力。改革实践和探索并不一定成功,如果失败他们会开始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或者继续改革,或者进入专业发展停滞期。大多数的优秀教师都是出现在这个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有强烈的专业发展追求。 |
31-44岁 |
平静和保守时期 |
24-31年 |
轻松应对课堂教学和日常常规管理,教学模式固定化,专业发展势头和步伐开始减弱或放缓,进入专业发展的“平静期”。这个阶段的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大,学生把教师等同与自己的长辈,这样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无法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就采取保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越发的严格。一般教师职业倦怠和职业高原期都发生在这个阶段。 |
45-52岁 |
推出“教职”期 |
32-39年 |
由于到退休,教师即将退出教育岗位,教师自身有比较复杂的感情,或者自由满足自己的教师活动愉悦的退出教学岗位,或者是缺乏成就感,会有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觉。这阶段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终结。 |
53-60岁 |
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以教龄为划分的整个职业生涯周期是有规律性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内和国外的学者通过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都总结出,教师在进入任教时间24-31年之后,教师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专业发展都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教学经验已经很熟练,教学模式因教学经验的积累出现固定化的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向两个方向转变。一部分教师可能继续进行教学改革达到专业发展的顶峰,而另一部分教师因教学改革的失败专业发展停滞,专业发展到达稳定和停滞期。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不仅专业发展有所变化,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都呈现不同的特点。根据教龄的推算,进入这一阶段的教师年龄一般在45岁左右。
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分析,本次考察中,以45岁作为教师职业“老龄”的年龄标准。
二、乡村小学教师现状
(一)乡村学校教师年龄分布基本情况
在我考察的区县总共有137所乡村小学,其中中心校26所,村小111所。乡村小学教师共有1595位,其中30岁以下的教师人数220名,30岁到40岁的人数622名,40岁以上的人数有753名。具体人数分布如表4所示。
表4 教师年龄分布结构统计表
年龄阶段 |
人数 |
比例(%) |
30岁及以下教师 |
220 |
13.793 |
31—35岁教师 |
305 |
19.122 |
36—40岁教师 |
317 |
19.875 |
41—45岁教师 |
335 |
21.003 |
45岁以上教师 |
418 |
26.207 |
乡村小学教师总数 |
1595 |
100 |
图1教师年龄分布结构比例图
根据统计结果,本区乡村教师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45岁以上的乡村教师人数是教师结构中最大的群体,年轻教师人数占比最少。根据当地教育委员会人事处领导介绍,2015—2016两年间,乡村小学增添的年轻新老师仅有87名。
(二)乡村学校教师老龄教师的工作现状
根据对教育局人事处领导以及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访谈了解到,乡村学校老龄教师的工作现状堪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老龄教师参加各类教师培训不积极。教师培训提倡“全民教育”,每一位教师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权利,并且也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年应当达到一定的培训课时量。但是老龄教师们不愿意去参加培训,认为自己已经老了,这些学习的机会应该留给年轻的教师们。访谈过程中有一位教师告诉我说,她从教32年,即将退休的年龄,参加培训觉得非常累,也跟不上培训教师的节奏,精力也无法集中,培训过后效果很差,感觉自己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浪费学习机会,还浪费学校经费,所以后面就不想去参加培训了。教育局人事处李老师说,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体现象,在老龄教师团体中这是普遍存在的,相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老龄教师确实精力有限,这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第二,老龄教师工作态度不积极。对于老龄教师而言,教学经验相对丰富,教学内容烂熟于胸,正因为如此,老龄教师对工作相对松懈,凭借多年的经验足以胜任日常教学,上课就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龄教师的职称评定基本已经达到峰值,对于职业发展也不在有所追求。因此应对课堂教学和日常常规管理松懈,教学模式固定化,专业发展势头和步伐减弱。
第三,老龄教师各类家务事繁忙,请假多。老龄教师身体素质大多较差,生病住院等事情时有发生,这势必会耽误教学任务。加之老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务繁多,工作家庭压力大,这些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老龄化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教师老龄化,使得开全开足课程都成为奢望。对于上世纪70年代从教的老师来说,如果说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能勉强应付的话,那么对于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教授无异于天方夜谭,虽然各校设置了这些课程,排上了课表,但实际上很多是应付各级检查的摆设。另外,现在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但对于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来说,应试教育的模式早已根深蒂固。虽然他们也曾想尝试用新的方法,但由于惯性作用,常常是新戏老调,涛声依旧。在访谈中我发现教师老龄化对教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龄教师缺乏激情与活力,影响与学生交流
教师年龄偏大,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仍延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小学生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群体,他们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如长者班悉心教导,传授知识,也需要教师能够如朋友般充满活力,引导他们积极进取。对于老龄教师而言,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是非常艰辛的,除了老教师本身没有足够的精力之外,他们的心已经慢慢老去,没有年轻教师的激情与活力,很难在于学生们交朋友,而相反,他们往往是以一种比较严肃的表情出现在学生面前。严肃会使得很多学生害怕老师,恐惧的情绪一旦产生,学生的学习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
(二)老龄教师身体欠佳,影响学生学习进度
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人一旦上了点年龄身体就会有所异样,对于老龄教师而言,通常他们的身体都相对比较差,经常会因为身体状况而请假,教师请假自然会使学生的课程进度受到影响。教师请假时,学校会有两种办法来解决,一种是安排其他学科的老师上课,等到请假老师回来,上过课的老师再将之前占用的时间交换回来,连续给学生上课以追回因请假落下的进度;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是让其他班级相同学科的教师代替请假的老师保持学生的课程进度。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会打乱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访谈中,一位数学教师李老师告诉我说,她今年50岁,已经任教32年了,她因为持续高烧有过一次请假的经历,请假期间就采用的是与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换上课时间。回来之后,为了尽快赶回学生课程进度,那一周她每天至少给学生上两节数学课。一方面自己连续上课会比较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很受影响,因为连续上课,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班里大部分学生是中等及偏下的,并且农村里的孩子本身基础就比较差,所以很多学生实际上是很难跟上的。数学这个学科一旦欠下债,后面就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后来我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弥补那段时间欠下的债。
可见,老龄教师身体欠佳将会打乱教学秩序,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带来不良影响。
(三)老龄教师家庭负担重,身心疲惫,影响教学质量
年龄偏大的教师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老龄教师在家庭中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既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又要照顾家庭,尤其是女性教师更为突出。农村小学教师当中女性教师偏多,访谈对象中,女性教师占到了四分之三。可见女性教师占据农村小学教师群体的大半江山。以此,教师两头忙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将导致教师身心疲惫,教学上保量不保质。
访谈中许老师给我讲了一个他同事的案例。四十多岁的一个女同事,孩子刚好上高中三年级,面临高考的压力。同年,她的母亲生病住院了。每天下班之后就去医院照顾母亲,周末要去学校看孩子,每天上班都非常的疲惫。这样的情况也是有发生,很多教师都忙于学校和家庭,学校工作任务本来就不轻松,加上家里的事情就会很辛苦,这肯定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四、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的原因
农村小学教师群体老龄化,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师老龄化,没有及时补充年轻教师,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致使农村教师青黄不接的,老龄教师大批退休,必定会有大批的年轻教师走向教育教学岗位,出现教师中间断层,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都会存在障碍,这将会给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导致教师老龄化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制紧缺,新教师进不来
由于财政编制人数有限,在老教师没有退休的前提下,年轻教师很难进入教师行列中来,在考察和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基本都是七八十年代从中师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虽然从教十几年,但距离退休年纪还有很长一段路程,离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老教师”不退休,编制没有空缺,就无法招收新老师。
根据教委的老师介绍说,每一个区县的教师编制数量是有限的,依据每个地方的应受教育的学生数量以及其他情况综合考虑来分配每一个学校的教师编制。只要没有教师退休离开,那么教师编制就不会有空缺。实际上教师编制是属于一种替补制度,目前很多学校非常缺老师,所以我们对于编制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因为缺少编制,我们无法招收新老师。
(二)乡村学校条件差,年轻教师留不住
近年来,国家对乡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乡村学校基础建设也得到和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提高,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学设备建设等方面都基本达到全面覆盖。虽然现在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情况好转,但他们生活仍然艰难,农村教师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即使做出成绩,也少有有效机制和奖励制度予以足够的肯定,也很难留住一些年轻教师,他们一旦有门路就想法离开这个职业,导致乡村出现了年轻教师比例极低的局面。
访谈中钟老师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年轻女老师分到我们学校,知道她要来了之后,校长就给她安排了一间新修的教师住宿楼,还安排我们学校的人把她的宿舍打扫的干干净净,她来的那天我们很多老师都去校门口欢迎她。来了之后她看了一眼学校就开始哭,哭了整整一天,真的是哭了整整一天。但是她还是留下来了。因为学校隔她家比较远,每天下班后就住在学校。学校也有几个老师住在学校,但基本上都是携家带口的一家人,她也不好经常去人家家里,就算人家欢迎她,她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平时她看见有的老师在花园里种菜,她自己也去种一些菜什么的,我们大家都非常的热心帮助她,就连我们校长都亲自帮她种菜。即便是这样,她两年之后还是走了。其实想一下,白天大家一起工作,学生多老师多,热热闹闹的,可孩子们放学后,老师们各自回家,到了晚上,一个人呆在屋子里面带着,有没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孤单寂寞就越会让人胡思乱想,再加上乡村里那夜深人静的夜里,寂静得吓人,一个小姑娘,能够坚持两年,也是非常不错的了。
(三)“老龄”教师实质是人未老心先衰
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将年满45周岁的老师称之为老龄教师,但实际上从生理学角度而言老龄教师的年纪并没有真的很老。在访谈过程中,很多教师不到40岁,就自称是老教师,因为他们已经从教十几年了。从教学经验上来说确实是老教师,但也正是因为经验丰富,历尽沧桑,老师们在工作中就会有疲倦感,工作积极度不够。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从教数十年的乡村教师,他们的教师职称基本已经达到他们事业生涯中的顶峰,认为在努力也没有实质性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已经减退。在访谈中很多老师反映他们都不愿意参加学校安排的一些培训,觉得自己老了,没有什么必要再去参加,也没有精力去参加,并且认为大多数的培训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五、针对乡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采取的措施
新教师进不去,年轻教师又外流,乡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便不可避免。而且这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专家分析,如果这一问题不能马上着手解决,不光会影响农村教育质量,加剧城乡教育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若干年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将出现老教师退休、大批青年教师被迫顶岗的青黄不接现象和中青年教师的断层现象,教师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更是严重失调,那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就更大了。根据访谈中教师们所提及的解决教师老龄化的办法,将这些措施归纳为国家或地方政策、教师待遇和教师培训三个方面。
(一)制定相关政策,缓解乡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
1.采取逐步退休政策,及时清退不合格教师
逐步退休政策规定了申请逐步退休的教师年龄一般在退休前15年为限,并同时满足在本单位工作10年~15年,甚至20年。逐步退休期间,教师的工作量通常少于正常上班教职员工的工作量,一般情况下前者为后者的二分之一。这些教师在选择自己的工作任务时有很大的自主权,如他们可以选择半年休假半年上班,或选择全年上班而平时工作量较小。与之相应的是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其承担的工作量完全挂钩,即成正比关系。逐步退休政策给予教师个体更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的事务。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教师队伍老龄化和某个年龄阶段教师断档问题,使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稳定性等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对于老年教师来说,逐步退休有效地解决了因强制退休使他们从完全的工作状态到完全放下工作的“心理落差”而带来的失落,可以使他们逐渐从职业生涯中淡出,也有助于他们“发挥余热”而使良好的组织文化得以传承。
2.加强地方与师范院校的合作,为乡村小学补充新鲜血液
各个区县教育局可加大发展与当地各大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关系,开展优秀师范生“爱心支教”、“送教下乡”等活动,并制定相关政策,每年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愿意从事农村基层教育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教育局可为高校师范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一方面解决自身缺少年轻教师的问题,同时也帮助高校师范生提供实习单位,一举两得,互利共赢。
3.采用交流轮岗工作制,支持乡村学校发展
根据当地教育局介绍,当地教育局颁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大足教人〔2015〕23号)文件规定: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含中层干部),凡50周岁以下男性, 45周岁以下女性,且在同一学校任教10年及以上的,原则上应进行教学交流轮岗,包含交流到乡村学校去任教。其次,城镇学校新招聘录用教师任教满2年后,应到农村学校进行支教。
(二)大幅提高乡村小学教师待遇,吸引更多年轻教师入岗
1.加大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人
调整教育投入比例,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落实农村教师等级津贴,落实特别补助金和特别慰问金制度,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使农村青年教师安心从教,减少农村青年教师外流现象。农村小学教师应享受跟城市小学教师同等甚至是更高的待遇,包括教师工资发放、职称的获得、福利等方面跟城市小学教师相同。在工资方面,要建立农村小学教师档案,工作一定的教龄年限就加一定工资;在福利方面,将所有农村小学教师纳入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由教师个人、学校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保障中小学教师在退休和清退等状况下,都有生活保障。
2.提高乡村学校基础建设投入额度,建设更加完备的农村学校设施
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其硬件设施,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使青年教育工作者乐于去农村奉献他们的青春。在教学环境上,要增加学校的硬件设施,例如更换现代教学信息设备;在生活方面,改善教师的工作与住宿的条件,尤其是在乡村小学暂住的新老师,要在餐饮与住宿方面提供更多的福利,给教师们适当的膳食补贴。在交通上,要在区域内保证教师上下班的乘车方便。这些教学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都是吸引“年轻”性教师到农村任教的必要条件。
(三)注重乡村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教师工作积累
1.加强老龄教师教学极能力培训,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老教师执教多年,有一定的经验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新课程改革了,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老一套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已经落伍,教师作为唯一知识源泉的地位已改变,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重新定位,以学习促进发展,在更高起点上不断更新自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引导这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打破传统的单向讲授,逐渐转变为与学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在教学研究上,要引导他们“教学研”及“教学做”的相统一,制订教师长期或短期的科研计划,使他们由被动转为主动参与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继续在教学岗位上发光发热。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老教师的培训力度,让老教师多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吸收新鲜的教学经验,使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得到洗涤和升华。老教师本身要自觉地加强学习,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养成教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充实自己,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2.加强乡村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与心理健康教育
在职业道德上,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帮助教师端正态度,增强老龄教师责任感。加强师德建设,增强老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广大老教师为乡村教育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老教师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他们难免会心理不平衡,有的甚至无心教学,得过且过。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老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帮助老教师坚持敬业精神和保持终身乐业的态度,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增强老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心理健康方面,要关心老龄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强对老教师心理知识的培训,缓解老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同时,针对这些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大,师生关系疏远,要传授给教师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使其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发展心理,与学生建立“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