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荔波县白裤瑶清明祭祖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6-04-08 12:43:34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次

贵州荔波县白裤瑶清明祭祖考察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4月5日

地点:贵州荔波县瑶山乡

调查人:顾志飞

调查内容:白裤瑶清明祭祖活动

 

一、汉族传统下的清明祭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一)汉族清明祭祖的历史渊源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从历史上来看,清明节肇始于汉民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大约有2500年的历史。

关于清明节的产生,在我国汉民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流传着多个版本,其中最为占主流的是起源于介之推的传说。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由于家族政治内讧被迫流亡在外。在一次逃亡的路上,重耳和他的随从们进入了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重耳又累又饿,到了实在无力走路的地步。随从们随处寻找食物而不得,此时,介之推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从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块肉煮汤给重耳喝,重耳才恢复精神,有了逃生的希望。重耳知道后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后来,重耳得以重返晋国,开创了春秋五霸的伟业。在晋文公分封功臣的时候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不追名逐利,跟母亲一起隐居到了绵山。晋文公知道后,非常羞愧,亲自去绵山找介之推,然而之推已经离开了绵山的居住地。绵山纵横千里,森林茂密,找到二人及其困难。于是有人献计,三面放火,逼迫介之推出来。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悲痛万分。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汉族清明祭祖的活动内容

祭祖和踏青是基本的主题,在具体的活动上又因地而异。常见的有扫墓、蹴鞠、插柳、放风筝、植树、斗鸡等。由于跟寒食节的日子相近,其中许多有许多寒食节的习俗。

(三)汉族清明祭祖的文化内涵

1、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把握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2、反映了我国古代礼俗社会对忠、孝价值观的追求

忠和孝是我国古代礼俗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正是这种忠孝的价值观使得我国封建家庭和国家的以延续。在儒家经典读物《论语》中,忠孝始终出处于核心的地位,成为了封建社会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

3、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庸的哲学价值追求

中庸思想强调凡事有度,行为适可而止。在这一哲学理念的指导下,功成身退、禄辞远俗便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大精神追求。介之推辅佐晋文公成功后,急流勇退,反映了在这种哲学理念指导下,中国士大夫提倡的最高精神境界。

二、白裤瑶清明祭祖的内容和流程

(一) 祭祖的家庭成员组成

白裤瑶清明祭祖不是各个小庭家祭各家的父母,而是整个家族一起出动祭祀共同的祖先。以本次调查中,笔者追踪的一个家族为例,这个家族一共有三代人,父辈的弟兄两人、本辈的弟兄两个及妻子、本辈的子女,总共7人。除了孙子辈的,所有的成员都穿白裤瑶传统的服饰。

(二) 祭祖的祭品和用途

活幼猪一头、活鸡一只、糯米饭、香、黄纸、白纸、纸钱、柳条、鞭炮等。幼猪和鸡在祭祀的过程中在坟前宰掉后和糯米饭供奉在坟前,香用来插在坟头,柳枝插在坟中央,然后把白纸挂上去。部分黄纸和纸钱会烧掉,剩下的部分黄纸用来包在祭祀过程中抓到的蜘蛛。

(三) 祭祖的流程

1、祭祖前的准备

在祭祖之前,备好熟的糯米饭,挑好猪和鸡,叠好纸钱,穿上白裤瑶服装,准备祭祀用的一切必用品。

2、 打扫坟头

青年人除掉坟头的杂草,同时用铁铲往坟头加一些土,同时还要砌好坟墓边的石块。

3、 烧纸钱点香、放鞭炮

开始烧纸钱,把香点着插遍坟头,开始放鞭炮。

4、 老人念祭词

由家族的长者在前面跪下,后背以此跪下,长者在坟前用瑶语念祭词。

5、 杀鸡和猪

把鸡和猪宰掉供奉在坟前面。

6、 捉蜘蛛

每个成员开始捉蜘蛛包在黄纸里,回家放在床头以得到祖先庇护。

7、 归家吃团聚饭

全体把猪杀死的猪和鸡带回去吃中午的团圆饭。

三、白裤瑶清明祭祖的产生背景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植根于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白裤瑶清明祭祖的产生也不例外。据笔者的访谈考察,荔波县白裤瑶原本是没有清明祭祖这一文化活动的,清明祭祖只是进几年才成为本该族的固定节日活动的。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可以从生产条件、文化发展程度和民族间的交流影响等方面得到解释。白裤瑶清明祭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背景。

首先,荔波白裤瑶近几年生产力发展,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为白裤瑶清明祭祖文化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和基础。荔波县白裤瑶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生态脆弱。在笔者的调查中看到,耕地分布在丘陵缝隙中,每块土地的面积不足50平米,田地里布满了碎尸块。从该村的一位领导口中得知,白裤瑶耕地的土层厚度不足30厘米,每户人家的平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现在还有一部分人靠租用附近汉族、布依族等其它民族的土地维生。今年来,在政府的帮助下,以及现代农业施肥技术的应用,白裤瑶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此外,交通也逐渐便利起来,白裤瑶传统的封闭体系遭到破环,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放弃耕地到附近的地区打工,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白裤瑶的家庭收入。在访谈一位祭祖的年轻人时,他告诉笔者,现在我们生活水平好了,顺便就带点吃的到坟里看下祖先,整个家族的也可以在这一天一起吃团聚饭,如果生活水平不好,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其次,荔波白裤瑶固有的文化的基因是清明祭祖得以长生的文化土壤。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白裤瑶自身孕育的文化也是提倡孝文化的,尊重长者、孝敬父母在白裤瑶的乡规民约、日常生活、穿戴服饰上都可以得到反映。这种自身的孝文化与清明节蕴含的孝文化在价值内核上是一致的,两种文化不存在显著的冲突,清明祭祖文化在白裤瑶的产生和传播有适宜的文化氛围和环境。通过清明祭祖,白裤瑶孝的情感和文化得到了体现和流露。

最后,白裤瑶与周围民族的互相交流和影响为白裤瑶清明祭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途径。历史上,我国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彼此吸取对方文化,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的各族。荔波县虽然地理环境封闭,但各民族之间还是存在交流的。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便利,人口流动加快,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更加方便。白裤瑶周围的汉、布依、苗等民族也有过清明的习俗。虽然无从考证白裤瑶具体从哪个民族习得清明祭祖这一文化活动,但可以断定瑶族的精明祭祖肯定受到了周围民族的影响。

四、白裤瑶清明祭祖文化的组成要素分析

文化人类学涵化理论认为,不同文化群体间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一方和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会发生改变,每个民族在接受异己文化是总是会运用自己某些文化理念和要素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合和满足自己的需要。从整个白裤瑶祭祖的过程和组成要素来说,其中既有以汉族清明祭祖的文化组成要素,例如烧纸钱、挂纸等,也有瑶族自身的文化特色成分,例如念悼词、抓蜘蛛等。如此看的话,白裤瑶清明祭祖便是一次典型的在不同民族互相交流和影响中的文化涵化。白裤瑶在接受清明祭祖文化活动架构的基础上,把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理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和行为准则融入了其中。清明节在瑶族既有时令节气的象征,也蕴含着整个中华民族忠、孝等理念,同时也包涵了白裤瑶自身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宗教信仰。荔波白裤瑶普遍信仰蜘蛛,不管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重大的节日或婚丧嫁娶活动中,蜘蛛都被奉为圣神,白裤瑶相信蜘蛛可以给他们带来健康、平安和好运。在祭祖活动中,蜘蛛是祖先灵魂的化身,祖先的灵魂能够保佑每个家族成员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当白裤瑶祭祖文化固定成为自己的一项文化活动时,又通过整个家族成员的参与,将上一辈掌握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给下一代,实现了文化人类学上的文化濡化。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这种行为属于广义上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内容体现。

五、白裤瑶清明祭祖文化的教育人类学思考

(一) 世俗和神俗是一体的,借助神俗的力量现世的人可以得到健康和好运

原始的民族相信万物有灵,在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上,它们认为祖先的肉体虽已不在,但祖先的灵魂是永存的,而且这种灵魂往往比现世的人更有对抗疾病和灾害的力量。借助祭祖,一方面,现世的人克服了对死忙的恐惧,能够超然的活在当下,另一方面,以某种手段为中介,现世的人跟死去的祖先灵魂在精神上实现了沟通,祖先跟后背一起享用食品,同时还可以保护家族成员的健康和安全,给族员带来好用。

(二) 文化传播是需要场域的,清明祭祖传播了瑶族的民族文化

文化人类学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必须有适宜的环境,当环境中的某一组成部分发生改变时,文化的传播便会中断。清明祭祖活动有完备的传承条件,在这一文化活动中,白裤瑶的语言、服饰、饮食、信仰等文化被神圣化,借助神圣的祭祖活动白裤瑶许多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

(三)文化具有化人的力量,祭祖活动对每一个白裤瑶家族成员是一次教育的洗礼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文化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信仰体系。只有这一体系得到传承,民族成员才会彼此之间有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在祭祖活动中,每一个成员诚心的浸入其中,可以说是对每一个成员进行的一次团结互助、孝顺长辈的价值观教育。在这一祭祀活动中,民族的生存理念得到了神圣的宣示。